6月18日以来,杨村乡遭遇持续强降雨,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灾情,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,闻“汛”而动、迎“汛”而战、向“汛”而行,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、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力量,众志成城筑牢保卫家园的“红色堤坝”,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。
闻“汛”而动,时刻居安思危,做“红色预警员”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、只争朝夕的劲头、如履薄冰的谨慎,在“防”字上做文章,在“备”字上下功夫。强化制度保障。汛期前制定《防汛应急预案》,组建统筹指挥、后勤保障、抢险救灾等工作组,落实乡、村、组相关人员清单任务,确保监测预警、汛情会商、应急值守、抢险调度、宣传培训等责任全覆盖。坚持有备无患。强化物资储备,定期做好防汛物资定额清点;针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、低洼路段、危旧房屋、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汛前安全巡查排查,及时建立“隐患、责任、整改”台账清单,实行闭环管理,汛前已对11处地灾隐患点完成整治。强化队伍素质。组建以党员干部为主心骨的防汛应急队伍6支134人,印发《防汛手册》200余套,开展防汛应急演练,持续提升应急队伍人员抢险救灾能力素质,提升救灾队伍专业性。坚持以从严从实的“责任链”稳固环环相扣的“防汛链”,健全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不留死角”的防汛救灾责任体系。
迎“汛”而战,敢与时间赛跑,做“红色守堤员”。汛情就是集结号,奔赴一线的忙碌身影,连夜驰援的奋战场景,战天斗地的救灾现场,广大党员干部以大无畏气概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红色赞歌。落实应急响应。自6月18日起,严格落实网格包保责任制,乡村8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入组,加强轮流值班、监测预警、群众救援、堤库巡查、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,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。筑起防汛铁壁。落实防汛救灾应急预案,在特大暴雨中了解群众受灾情况,设立防汛应急安置点8处,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300余人次,用昂扬斗志向人民群众传递信念和力量。抓实生产自救。组建5支“抢险先锋队”,紧急下沉辖区各处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,累计排查各类隐患50余处;抢抓空档期,组织技术人员12名、挖机3台、运输车2辆针对3处较大道路安全隐患点进行紧急加固,整改其他隐患点30余处。全体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第一线、搏浪在最前沿,让党旗始终飘扬在防灾、减灾、抗灾、救灾一线。
向“汛”而行,勇担千钧重任,做“红色抢险员”。各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共筑防汛抗洪“铜墙铁壁”,奏响党群合力抗洪的最强音,谱写携手同心保卫家园的抗灾壮歌。党建引领群团参与。乡团委、妇联组织80余名妇女、青年志愿者到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,配齐8个安置点“八有”要求,保障了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,有效纾解群众焦虑情绪。八方驰援相助。市公安局派遣干警4名、警车1辆到乡执行抗洪排涝抢险任务;区纪委、发改委、住建局、林业局、环保分局等联村单位积极驰援各村防汛救灾;黄山金实木、皖畅建设、平心医疗器械等爱心企业积极捐款捐物;十余名热心党员群众捐赠防汛救灾物资。抢抓灾后重建。安排专人对全乡灾情进行核报,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,申请保险理赔;组织卫生部门每天对退洪区域进行消杀,对集中安置点的群众进行体温测量,杜绝疫情发生;组织志愿服务队对垃圾进行清运,对损坏的道路、桥梁和水利设施及时进行抢修,目前已清运垃圾21吨,抢修塌方、堵塞涵洞12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