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> 安徽省 > 黄山市 > 徽州区

徽州区

(拥有乡级网站8个)
您好,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 > 基层党建 > 农村党建

徽州区:实施“徽雁领航”行动 建强村级“头雁”队伍

发布日期:2025-02-10 11:06信息来源:黄山市徽州区委组织部 作者:徽州区委组织部 【字体:   收藏

  近年来,徽州区着眼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,实施“徽雁领航”行动,深化村干部“头雁”队伍培养,从选、育、管各环节入手,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,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对农民群众充满感情、善于攻坚克难的村“两委”干部队伍。

  把牢“选”的关口,配强领导班子。突出政治标准这个“第一标准”,选优配强村“两委”干部,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骨干力量。严把准入关口。严格落实人选结构要求,按照“双好双强”“十不选”等标准,坚持“凡调必审”“区级联审”,推行竞职、履职和辞职“三项承诺”等机制,将政治素质好、懂“三农”,会抓“三农”的行家里手,选进村“两委”班子。落实区乡联审制度,常态化开展新进班子人员联审机制,采取提前预审、即时审查等方式,从严对人选进行审查,换届以来已常态审查11批次24人次。拓宽来源渠道。紧盯农村致富能手、返乡大学生、返乡创业带头人、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,建立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库,333名党员领导干部与339名优秀乡土人才结对,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,多元化拓宽村“两委”干部来源渠道,优化改善队伍整体结构。目前,现任279名村“两委”干部中,35岁以下干部70人、占比25.1%,本地致富带富能手163人、占比58.4%,返乡退伍军人30人、占比10.8%,外出经商务工返乡人员82人、占比29.4%,机关选派4人。加强培育储备。探索“选、试、聘”培养机制,按照每村2-3名的标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27名,引导青年人扎根基层、融入农村、干事创业,结合选派干部年度考核、乡镇党委述职评议等,跟踪了解后备干部培养情况。开辟本土大学生回引新渠道,创新农村专职工作公开招聘,分4批招聘本土大学毕业生59名,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,3人按程序进入村党组织班子。

  丰富“育”的手段,提升专业能力。落实“头雁领航”行动,深入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,增强村“两委”班子整体能力素质。搭建培养平台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,建立集中轮训、示范培训、体悟实训、跨村交流、擂台比武“三训一跨一比武”能力提升常态机制,坚持每年举办村干部集中培训班和示范培训班,科学设置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、生态保护、文旅融合等村振兴实用课程,先后组织11名村干部跨村交流、选派43名村干部赴长三角地区体悟实训,分层分级开展擂台比武17场次,在比学赶超中增强村干部能力素质。拓宽成长路径。针对新进的班子成员,将66名联村领导、老村干部与38名新进村干部进行结对帮带,通过一道入户走访、等实地解决矛盾纠纷等方式帮助进入角色。以乡村振兴标杆村、集体经济强村、基层党建先进村为重点,打造10个村干部实训基地,定期组织实战训练。建立村书记列席乡镇党委会制度,全面推行“乡镇党委会开到村”,帮助村干部理思路、解难题、优服务。带头发展产业。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带头带领发展产业,48个村党组织书记按照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,探索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家,村干部自主或参与创办经营主体12家、发展产业项目95个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800人。坚持坚持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周报告、村级发展月报告制度,鼓励村干部按照程序规定投资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,落实村级实体经济发展经营管理绩效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机制,依规兑现专项资金奖励。

  从严“管”的规矩,激励干事创业。坚持约束与激励并重,推动村干部队伍建设走向专业化。健全完善制度。出台《规范村级组织运行若干规定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》及村级财务支出审批、工程项目建设、财政涉农项目资金、财务审计监督等管理意见,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、包片联组、层级管理等制度,实行“一肩挑”干部“三不直接分管”和提级管理,深化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服务平台建设,全面规范党务、村务、居务公开,每年开展一次财务审计。规范履职行为。建立村干部履职行为“两个清单”,依据年度重点任务,制定履职行为“正面清单”,明确“抓班子、带队伍、强保障、优服务、促规范”等5个方面20项具体工作内容,并将任务细化到人、量化到岗;依据常见易发多发违规违纪问题,制定履职行为“负面清单”,梳理形成不担当不作为不履职、违反组织生活制度、违规违纪发展党员、危害集体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等11个方面情形,划定“红线”和“雷区”。重视激励保障。区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,保障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及正常增长机制,按规定办理“五险一金”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、组织健康体检。精减乡镇4个方面、村11个方面台账,清理规范乡村挂牌1872块,着力减轻基层负担。积极选树身边村干部典型,扩宽职业上升渠道,近三年来,4名村书记获评“皖美村支书”“最美村支书”,25名村干部获评各级“两优一先”表彰,2名村书记通过“五方面人员”进入乡镇政府班子。